www.日本在线视频,国产成人综合网,美女网站视频在线,国产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

2025-02-03 12:02:40 admin
目次前 言.............................................................................................................................................................. ii1 適用范圍........................................................................................................................................................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14 環境空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氣態污染物部分)的構成與要求...........................................................25 日常運行維護要求........................................................................................................................................46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67 數據有效性判斷............................................................................................................................................8附錄 A(規范性附錄)臭氧校準設備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方法.................................................................10附錄 B(規范性附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校準方法......................................................................... 11附錄 C(規范性附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性能審核方法................................................................. 14附錄 D(資料性附錄)運行和質控記錄表格............................................................................................. 16ii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范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運行和質量控制工作,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構成與要求、日常運行維護要求、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數據有效性判斷等技術要求。本標準是對《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T 193-2005)部分內容的修訂。本標準首次發布于 2005 年,本次為第一次修訂。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修訂了環境空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構成與要求;——修訂了系統日常運行維護要求,增加了對系統日常運行、儀器更新、參數調整的要求,刪除了預防性檢修的要求;——修訂了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內容與要求,補充完善了對開放光程監測儀器校準、NO2監測儀器二氧化氮轉換效率測試、監測儀器采樣流量校準、動態校準儀流量校準等方面的質控要求,修訂了精密度審核和準確度審核的內容與要求;——刪除了數據采集頻率的要求,修訂了數據有效性判斷的要求。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T 193-2005)有關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與質控的內容廢止。本標準附錄 A~附錄 C 為規范性附錄,附錄 D 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環境監測司、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本標準生態環境部 2018 年 8 月 13 日批準。本標準自 2018 年 9 月 1 日起實施。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解釋。1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1 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構成與要求、日常運行維護要求、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數據有效性判斷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各級環境監測站(中心)及其他環境監測機構(含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采用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對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進行監測時的運行管理與質量控制。2 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HJ 193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安裝驗收技術規范HJ 633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 654 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663 環境空氣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試行)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環境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 automated ambi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指采用連續自動監測儀器對環境空氣進行連續的樣品采集、處理、分析的過程。3.2點式分析儀器 point analyzers指通過采樣系統將環境空氣采入并測定空氣污染物濃度的監測分析儀器。3.3開放光程分析儀器 open path analyzers指采用從發射端發射光束經開放環境到接收端的方法測定該光束光程上平均空氣污染物濃度的儀器。3.4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性能審核 automatic analyzers performance audit指對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進行精密度審核和準確度審核的過程。24 環境空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氣態污染物部分)的構成與要求4.1 系統構成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由空氣質量監測子站、中心計算機室、質量保證實驗室和系統支持實驗室構成。4.2 空氣質量監測子站4.2.1 主要功能和組成對環境空氣質量和氣象狀況(包括氣溫、氣壓、濕度、風向、風速等)進行連續自動監測,采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定時向中心計算機傳輸監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信息。空氣質量監測子站主要是由子站站房、采樣裝置、監測儀器、校準設備、數據采集與傳輸設備、輔助設備等組成。4.2.2 基本要求監測子站站房及周邊環境應滿足 HJ 193 相關要求。4.2.3 儀器設備配置監測子站的儀器設備配置應滿足 HJ 654 相關要求。4.3 中心計算機室4.3.1 主要功能通過有線或無線通訊設備采集各監測子站的監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信息,并對所采集監測數據進行自動判別和存儲;對采集的監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對監測子站的監測儀器進行遠程診斷和校準。4.3.2 基本要求a) 中心計算機室的大小應能保證操作人員正常工作。b)中心計算機室應采用密封窗結構。有條件時,門與機房間可設緩沖間,防止灰塵和泥土帶入機房。c) 中心計算機室應安裝溫度和濕度控制設備,機房溫度控制在 25°C±5°C,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d)中心計算機室供電電源電壓為 220V,電壓波動不能超過±10%。供電系統應配有電源過壓、過載和漏電保護裝置,要有良好的接地線路,接地電阻≤4Ω。有條件時,配備UPS 電源。e) 中心計算機室應配備專用通訊線路。f) 中心計算機室還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相關規范要求。4.3.3 設備配置4.3.3.1 硬件配置a) 中心計算機室應配備 2 臺以上服務器,一臺作為數據庫服務器,一臺作為應用服務器,服務器配置應滿足數據處理工作需要。b)采用有線或無線通訊方式連接中心計算機室和監測子站,通訊網絡帶寬應滿足數據傳輸要求。c) 硬件配置還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相關規范要求。34.3.3.2 軟件配置a) 數據采集與監測子站控制軟件能夠定時自動和隨時手動采集各監測子站的監測數據、校準記錄、設備運行狀態及子站停電復電等事件記錄。能夠定時自動和隨時手動控制監測子站監測儀器進行零點校準、跨度校準、多點校準、性能審核,并自動對校準時的監測數據進行狀態標注。b) 數據處理和報表輸出軟件能夠對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和氣象參數設置異常值判斷條件,并對異常值進行標注。可生成并存儲基本統計報表,如日報表、周報表、月報表、季報表和年報表等,報表的內容和格式應符合 HJ 633 及 HJ 663 的相關要求。對所采集的監測數據、儀器狀態參數和生成的統計報表,能自動存儲為通用數據文件并上傳。c) 軟件配置還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相關規范要求。4.4 質量保證實驗室4.4.1 主要功能對監測儀器和設備進行量值傳遞、校準和性能審核;對檢修后的監測儀器和設備進行校準和性能測試。4.4.2 基本要求a) 質量保證實驗室大小應能保證操作人員正常工作。b)質量保證實驗室應采用密封窗結構,并設置緩沖間,防止灰塵和泥土帶入實驗室。c) 質量保證實驗室應安裝溫度和濕度控制設備,實驗室溫度控制在25°C±5°C,相對濕度控制在80%以下。d)質量保證實驗室供電電源電壓為 220 V,電壓波動不能超過±10%。實驗室供電系統應配有電源過壓、過載和漏電保護裝置,實驗室要有良好的接地線路,接地電阻≤4 Ω。e) 質量保證實驗室應配置良好的通風設備和廢氣排出口,保持室內空氣清潔。f) 質量保證實驗室應配置標氣鋼瓶放置間(柜)并標識。g) 質量保證實驗室應配置必要的實驗臺和存儲柜。h)多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可共用 1 個質量保證實驗室。4.4.3 儀器設備配置質量保證實驗室應配備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相關的儀器設備,基本儀器設備配置清單見表 1。表 1 質量保證實驗室基本儀器設備配置清單編號 儀器名稱 技術要求 數量用途1 與子站監測項目相同的監測分析儀器與子站監測分析儀器的技術性能指標相同或優于子站監測分析儀器1 套量值傳遞2 標準氣體 國家有證標準物質或標準樣品 1 套量值傳遞3 零氣發生器 符合 HJ 654 的相關要求 1 套量值傳遞4 動態氣體校準儀 符合 HJ 654 的相關要求 1 套量值傳遞45 臭氧校準儀 配置臭氧發生器、臭氧光度計及反饋裝置 2 套量值傳遞6 流量計 0~500 ml/min,l 級 2 套量值傳遞7 流量計 0~5 L/min,l 級 2 套量值傳遞8 流量計 0~20 L/min,l 級 2 套量值傳遞9 標準溫度計 1 級,分辨率達到±0.1℃ 1 個量值傳遞10 壓力計 1 級 1 塊氣路檢查11 有毒氣體泄漏報警器能夠對 SO2、NO、CO、O3等氣體開展監測并報警1 套實驗室安全防護4.5 系統支持實驗室4.5.1 主要功能對監測儀器設備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對發生故障的儀器設備進行檢修或更換。4.5.2 基本要求系統支持實驗室應配備電源、溫度和濕度控制設備、通風裝置及相應工作臺、儲存柜等。多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可共用 1 個系統支持實驗室。4.5.3 儀器設備配置系統支持實驗室應配備儀器測試、維修用設備和工具,還應配備必要的備用監測儀器和零配件,備用監測儀器數量一般不少于在用監測儀器總數的 1/4。5 日常運行維護要求5.1 基本要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應全年 365 天(閏年 366 天)連續運行,停運超過3 天以上,須報負責該點位管理的主管部門備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恢復運行。需要主動停運的,須提前報負責該點位管理的主管部門批準。在日常運行中因儀器故障需要臨時使用備用監測儀器開展監測,或因設備報廢需要更新監測儀器的,須于儀器更換后 1 周內報負責該點位管理的主管部門備案。儀器更新須執行HJ 193 的相關要求。監測儀器主要技術參數應與儀器說明書要求和系統安裝驗收時的設置值保持一致。如確需對主要技術參數進行調整,應開展參數調整試驗和儀器性能測試,記錄測試結果并編制參數調整測試報告。主要技術參數調整,須報負責該點位管理的主管部門批準。監測結果的表示應按 GB 3095 的相關要求執行。5.2 日常維護5.2.1 子站日常巡檢應對子站站房及輔助設備定期巡檢,每周至少巡檢 1 次,巡檢工作主要包括:a) 檢查站房內溫度是否保持在 25℃±5℃,相對濕度保持在 80%以下,在冬、夏季節應注意站房內外溫差,應及時調整站房溫度或對采樣總管采取適當的溫控措施,防止因溫差造成采樣裝置出現冷凝水的現象。5b)檢查采樣總管進氣、排氣是否正常。c) 檢查采樣支管是否存在冷凝水,如果存在冷凝水應及時進行清潔干燥處理。d)檢查站房排風排氣裝置工作是否正常。e) 檢查標氣鋼瓶閥門是否漏氣,檢查標氣消耗情況。f) 檢查數據采集、傳輸與網絡通訊是否正常。g) 檢查各種運維工具、儀器耗材、備件是否完好齊全。h)檢查空調、電源等輔助設備的運行狀況是否正常,檢查站房空調機的過濾網是否清潔,必要時進行清洗。i) 檢查各種消防、安全設施是否完好齊全。j) 對站房周圍的雜草和積水應及時清除;對采樣或監測光束有影響的樹枝應及時進行剪除。k) 檢查避雷設施是否正常,子站房屋是否有漏雨現象,氣象桿是否損壞。l) 記錄巡檢情況,記錄表格樣式可參考表 D.1。5.2.2 監測儀器設備日常維護應對監測子站的儀器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主要內容包括:a) 每日遠程查看儀器工作狀態量,發現異常時,應及時對儀器相關部件進行維護或更換。b)根據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定期檢查、清洗儀器內部的濾光片、限流孔、反應室、氣路管路等關鍵部件。重污染天氣后應及時檢查和清洗。c) 按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定期更換監測儀器中的紫外燈、光電倍增管、制冷裝置、轉換爐、發射光源(氙燈)和抽氣泵膜等關鍵零部件;更換后應對儀器重新進行校準,并進行儀器性能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d)儀器配備的干燥劑等應每周進行檢查,及時更換。e) 根據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定期更換和清潔儀器設備中的過濾裝置。采樣支管與監測儀器連接處的顆粒物過濾膜一般情況下每 2 周更換 1 次,顆粒物濃度較高地區或濃度較高季節,應視顆粒物過濾膜實際污染情況加大更換頻次。f) 采樣總管每年至少清潔 1 次,每次清潔后,應進行檢漏測試。注:采樣總管檢漏測試方法為將總管上的一個支路接頭接上壓力計,并將其他支路接頭和采樣口封死,然后抽真空至大約 1.25 hPa,將抽氣口密封,使整個采樣系統不與外界相通,15 min 內真空度不應有變化。g) 采樣支管每半年至少清潔 1 次,必要時更換。h)每月按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對采樣支管和儀器氣路進行氣密性檢查。i) 開放光程監測儀器每周至少進行 1 次系統自動檢查、光路檢查、氙燈風扇和光強檢查,若發現光強明顯偏低,應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時排除故障。發射/接收端的前窗玻璃窗鏡至少每3個月清潔 1 次,清潔時應避免損壞鏡頭表面的鍍膜。一般情況下氙燈每6 個月更換1 次,最長更換周期不得超過 1 年。5.2.3 中心計算機室日常檢查中心計算機室日常檢查內容包括:a) 各子站監測數據與本地中心計算機室以及各級數據中心的傳輸情況。a) 各子站計算機的時鐘和日歷設置。b)監測數據存儲情況,每季度對監測數據備份 1 次。6c) 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d)空調、穩壓電源等輔助設備運行狀態。5.2.4 質量保證實驗室日常檢查質量保證實驗室日常檢查內容包括:a) 質量保證實驗室環境條件。b)校準儀器設備工作狀態。c) 標準物質有效期。d)監測儀器計量檢定證書、校準報告、檢定校準計劃。e) 空調、穩壓電源等輔助設備運行狀態。5.2.5 系統支持實驗室日常檢查系統支持實驗室日常檢查內容包括:a) 系統支持實驗室環境條件。b)監測儀器設備定期維護保養、檢修記錄和計劃。c) 備用監測儀器的工作狀態。d)耗材、備件使用情況。e) 維修用儀器設備的工作狀態。f) 空調、穩壓電源等輔助設備的運行狀態。5.3 故障檢修對出現故障的儀器設備應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和維修。a) 根據儀器制造商提供的維修手冊要求,開展故障判斷和檢修。b)對于在現場能夠診斷明確,并且可以通過簡單更換備件解決的故障,如電磁閥控制失靈、抽氣泵泵膜破塤、氣路堵塞和燈源老化等,應及時檢修并盡快恢復正常運行。c) 對于不能在現場完成故障檢修的儀器,應送至系統支持實驗室進行檢查和維修,并及時采用備用儀器開展監測。d)對泵膜、散熱風扇、氣路接頭或接插件等普通易損件維修后,應進行零/跨校準。對機械部件、光學部件、檢測部件和信號處理部件等關鍵部件維修后,應進行校準和儀器性能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e) 每次故障檢修完成后,應對檢修、校準和測試情況進行記錄并存檔。6 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6.1 量值溯源和傳遞6.1.1 量值溯源和傳遞要求a) 用于量值傳遞的計量器具,如流量計、氣壓表、壓力計、真空表、溫度計等,應按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進行周期性檢定。b)用于工作標準的臭氧校準儀,如配備光度計,至少每半年使用傳遞標準進行1 次量值傳遞,如未配備光度計,至少每三個月使用傳遞標準進行 1 次量值傳遞。用作傳遞標準的臭氧校準儀至7少每半年送至有資質的標準傳遞單位進行 1 次量值溯源。c) 作為工作標準的標氣應為國家有證標準物質或標準樣品,并在有效期內使用。6.1.2 量值溯源和傳遞方法6.1.2.1 臭氧校準設備臭氧校準設備(臭氧發生器、光度計、臭氧校準儀等)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方法見附錄A。6.1.2.2 標準氣體a) 標氣鋼瓶應放置在溫度和濕度適宜的地方,并用鋼瓶柜或鋼瓶架固定,以防碰倒或劇烈震動。b)標氣鋼瓶每次裝上減壓調節閥,連接到氣路后,應檢查氣路是否漏氣。c) 應經常檢查并記錄標氣消耗情況,若氣體壓力低于要求值,應及時更換。6.1.2.3 零氣發生器a) 應定期檢查零氣發生器的溫度控制和壓力是否正常,氣路是否漏氣。b)溫度控制器出現故障報警或維修更換后,必須用工作標準進行校準。c) 應定期檢查并排空空氣壓縮機儲氣瓶中的積水。d)按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對零氣發生器中的分子篩、氧化劑、活性炭等氣體凈化材料進行定期更換,凈化材料每 6 個月至少更換 1 次。若發現各項目的監測誤差和零點漂移明顯增大,應查明原因,必要時更換凈化材料。6.1.2.4 動態校準儀對動態校準儀中的質量流量控制器,應至少每季度使用標準流量計進行1 次單點檢查,流量誤差應≤1%,否則應及時進行校準。6.2 監測儀器的校準6.2.1 校準的周期和要求6.2.1.1 點式監測儀器a) 具備自動校準條件的,每天進行 1 次零點檢查;不具備自動校準條件的,至少每周進行1次零點檢查。當發現零點漂移超過儀器調節控制限時,及時對儀器進行校準。b)具備自動校準條件的,每天進行 1 次跨度檢查,不具備自動校準條件的,至少每周進行1次跨度檢查。跨度檢查所用標氣濃度一般為儀器 80%量程對應的濃度,也可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環境中污染物實際濃度水平來確定,但應高于上一年污染物小時濃度的最高值。當發現跨度漂移超過儀器調節控制限時,應及時對儀器進行校準。c) O3 監測儀器的零點檢查(或校準)、跨度檢查(或校準)操作應避免在每日12 時至18時臭氧濃度較高時段內進行,若必須在該時段進行,檢查(或校準)時間不應超過1 個小時。對SO2、NO2、CO 等監測儀器的零點檢查(或校準)、跨度檢查(或校準)操作也應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避開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段。d)至少每半年進行 1 次多點校準(又稱線性檢查)。e) 對于采用化學發光法的 NO2監測儀器,至少每半年檢查 1 次二氧化氮轉換爐的轉換效率,轉換效率應≥96%,否則應進行維修或更換。f) 對于監測儀器的采樣流量,至少每月進行 1 次檢查,當流量誤差超過±10%時,應及時進行校準。86.2.1.2 開放光程監測儀器a) 至少每季度進行 1 次光波長的校準。b)至少每半年進行 1 次跨度檢查,當發現跨度漂移超過儀器調節控制限時,須及時校準儀器。c) 至少每年進行 1 次多點校準。d)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定期對標準參考光譜進行校準。6.2.2 校準方法監測儀器的校準方法詳見附錄 B。6.3 監測儀器的性能審核6.3.1 精密度審核a) 精密度審核的方法見附錄 C。b)在精密度審核之前,不能改動監測儀器的任何設置參數,如果精密度審核連同儀器零/跨調節一起進行時,精密度審核必須在零/跨調節之前進行。c) 精密度審核時,儀器示值相對標準偏差應≤5%。d)每臺監測儀器至少每季度進行 1 次精密度審核。e) 精密度審核用于對環境空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進行外部質量控制,審核人員不從事所審核儀器的日常操作和維護。用于精密度審核的標準物質和相關設備不得用于日常的質量控制。6.3.2 準確度審核a) 準確度審核的方法見附錄 C。b)在準確度審核之前,不能改動監測儀器的任何設置參數,若準確度審核連同儀器零/跨調節一起進行時,則要求準確度審核必須在零/跨調節之前進行。c) 準確度審核時,儀器示值的平均相對誤差應≤5%。d)準確度審核也可按照附錄 B 中規定的最小二乘法步驟做出多點校準曲線,用斜率、截距和相關系數對儀器準確度進行評價。對所獲校準曲線的檢驗指標應符合以下要求:1)相關系數(r)>0.999;2) 0.95≤斜率(a)≤1.05;3)截距(b)在滿量程的±1%范圍內。e) 每臺監測儀器至少每年進行 1 次準確度審核。f) 準確度審核用于對環境空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進行外部質量控制,審核人員不從事所審核儀器的日常操作和維護。用于準確度審核的標準物質和相關設備不得用于日常的質量控制。7 數據有效性判斷a) 監測系統正常運行時的所有監測數據均為有效數據,應全部參與統計。b)對儀器進行檢查、校準、維護保養或儀器出現故障等非正常監測期間的數據為無效數據;儀器啟動至儀器預熱完成時段內的數據為無效數據。c) 對于每天進行自動檢查/校準的儀器,發現儀器零點漂移或跨度漂移超出漂移控制限,從發現超出控制限的時刻算起,到儀器恢復至控制限以下時段內的監測數據為無效數據。d)對于手工校準的儀器,發現儀器零點漂移或跨度漂移超出漂移控制限,從發現超出控制限時刻9的前 24 h 算起,到儀器恢復到控制限以下時段內的監測數據為無效數據。e) 在監測儀器零點漂移控制限內的零值或負值,應采用修正后的值參與統計。修正規則為:SO2修正值為 3μg/m3、NO2修正值為 2μg/m3、CO 修正值為 0.3mg/m3、O3修正值為2μg/m3。在儀器故障、運行不穩定或其他監測質量不受控情況下出現的零值或負值為無效數據,不參與統計。f) 對于缺失和判斷為無效的數據均應注明原因,并保留原始記錄。10附錄 A(規范性附錄)臭氧校準設備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方法對臭氧校準設備的量值溯源和傳遞,可選用內置紫外光度計和反饋控制裝置的臭氧發生器作為傳遞標準,對現場校準設備(如氣體動態校準儀中的工作標準臭氧發生器)進行量值傳遞。傳遞標準一般配置兩臺以上,一臺作為實驗室控制標準,不用于日常量值傳遞;其余傳遞標準用于日常量值傳遞,必要時和實驗室控制標準進行比對,確保傳遞標準的準確性。量值傳遞方法如下:a) 用傳遞標準對臭氧監測儀進行多點校準,繪制校準曲線,確保臭氧監測儀具有良好的線性。b)如工作標準與傳遞標準臭氧發生器不含有零氣發生器,應使用同一個零氣發生器按圖A.1連接至氣路中。選用的零氣發生器的稀釋零氣量要超過臭氧監測儀的氣體需要量。使用前應檢查零氣發生器中的干燥劑、氧化劑和洗滌材料,確保提供的零氣為干燥不含臭氧和干擾物質的空氣。儀器連接后,應進行氣路檢查,嚴防漏氣。對排空口排出的氣體,應通過管線連接至室外或在排空口加裝臭氧過濾器去除臭氧。c) 在保證稀釋零氣流量恒定的前提下,調節工作標準臭氧發生器的臭氧發生控制裝置,向臭氧監測儀輸出儀器響應滿量程的 0、10%、20%、40%、60%、80%濃度的臭氧氣體。圖 A.1 臭氧發生器標準傳遞圖d)通過傳遞標準臭氧發生器與臭氧監測儀的校準曲線,計算工作標準臭氧發生器向臭氧監測儀輸出臭氧時,臭氧監測儀示值對應的臭氧標準值,并與工作標準臭氧發生器的臭氧濃度示值或設置值一起記錄。e) 繪制工作標準臭氧發生器臭氧濃度示值或設置值與傳遞用臭氧監測分析儀示值對應的臭氧標準值之間的校準曲線,所獲校準曲線的檢驗指標應符合以下要求:——相關系數(r)>0.999;——0.97≤斜率(a)≤1.03;——截距(b)在滿量程的±1%范圍內。零氣發生器 臭氧監測儀工作標準臭氧發生器傳遞標準臭氧發生器排空口排空口排空口11附錄 B(規范性附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校準方法B.1 單點校準a) 向監測儀器通入零氣,待穩定后,記錄儀器響應值 ZD,即零點漂移量。b)向監測儀器通入滿量程 80%濃度的標氣(標氣濃度也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環境中污染物實際濃度水平來確定,但應高于相應污染物小時濃度的最高值。對于開放光程儀器采用相應的等效濃度),用公式 B.1 計算跨度漂移量。' SD(%)=(S -ZD-S)/S ? 100 (B.1)式中: SD —跨度漂移量,%;' S —監測分析儀不做零調節對該標氣的響應值,nmol/mol 或μmol/mol;ZD —零點漂移量,nmol/mol 或μmol/mol;S—通入標氣的濃度值,nmol/mol 或μmol/mol。c) 當監測儀器零點漂移超過調節控制限,需要對儀器進行重新調零時,調零后的跨度漂移計算公式可以簡化為公式 B.2 ' SD(%)=(S -S)/S ? 100 (B.2)式中: SD —跨度漂移量,%;' S —監測儀器對標氣的響應值,nmol/mol 或μmol/mol;S—規定檢查用標氣的濃度值,nmol/mol 或μmol/mol。零點漂移數據無效,儀器應維修和重新校準跨度漂移25nmol/mol (對于 CO,為2.5μmol/mol)10%檢查和校準儀器10nmol/mol (對于 CO,為1μmol/mol)5%不用調節儀器0 0不用調節儀器-10nmol/mol (對于 CO,為-1μmol/mol)-5%檢查和校準儀器-25nmol/mol (對于 CO,為-2.5μmol/mol)-10%數據無效,儀器應維修和重新校準圖 B.1 質量控制圖d)按圖 B.1 質量控制要求,當零點漂移或跨度漂移超出儀器調節控制限時,對儀器進行校準(必12要時應對儀器進行維修),直至零點漂移或跨度漂移小于儀器調節控制限。B.2 多點校準a) 在確保氣體動態校準儀經檢驗儀器性能完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向監測儀器分別通入該儀器滿量程 0、10%、20%、40%、60%和 80%濃度的標氣(對于開放光程儀器采用相應的等效濃度),待各點讀數穩定后分別記錄各點的響應值。b)用最小二乘法繪制儀器校準曲線,最小二乘法的計算公式見表 B.1表 B.1 最小二乘法計算公式(Y=aX+b)X=(?X)/N X Y r=aS/SY=(?Y )/N22 1/2Y S =[(?Y/N-Y)/(N-1)]2 2 a =[? XY-(? X? Y)/N]/[?X -(?X) /N]22 1/2X S =[(?X/N-X)/(N-1)]b=Y-aX式中:—X 為 X 變量的平均值;—Y 為 Y 變量的平均值;SY 為 Y 變量的標準偏差;SX 為X 變量的標準偏差,a 為斜率;b 為截距,r 為相關系數。c) 對所獲校準曲線的檢驗指標應符合以下要求:——相關系數(r)>0.999;——0.95≤斜率(a)≤1.05;——截距(b)在滿量程的±1%范圍內。d)若其中任何一項指標不滿足要求,則需對監測儀器進行保養、檢修、零跨校準后重新進行多點校準,直至檢驗指標符合要求。B.3 開放光程儀器標氣等效濃度計算方法開放光程儀器標氣的等效濃度按公式(B.3)計算。e t c C =C ? L /L (B.3)式中: Ce —標氣等效濃度,μmol/mol;Ct —鋼瓶標準氣濃度,μmol/mol;Lc —檢查池長度,m;L —監測光程長度,m。B.4 NO2-NO 轉換效率測試方法轉換效率測試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a)如果儀器使用NO2標準氣體進行校準,待測分析儀器運行穩定后,通入(20%~60%)量程NO2標準氣體,讀數穩定后記錄待測分析儀器顯示值 CNO2。重復測試3次,計算平均值CNO2,按13公式(B.4)計算待測分析儀器轉換效率η。NO20C100%C ? ? ?(B.4)式中: ?—待測分析儀器轉換效率,%;C NO2 —NO2標準氣體3次測量平均值,nmol/mol;0 C —NO2標準氣體濃度值,nmol/mol。b)如果儀器使用NO標準氣體進行校準,則轉換效率測試過程如下:1)待測儀器運行穩定后,通入80%量程NO標準氣體,分別記錄待測分析儀器NO和NOX穩定讀數;重復操作3次,分別計算NO和NOX讀數的平均值[NO]orig和[NOX]orig;2)啟動動態校準儀中的臭氧發生器,產生一定濃度的臭氧,在相同實驗條件下通入與1)中同一濃度的NO標準氣體,分別記錄待測分析儀器NO和NOX穩定讀數;重復操作3次,計算NO和NOX讀數的平均值[NO]rem和[NOX]rem;生成的NO2氣體的標準濃度值[NO2]等于[NO]orig與[NO]rem的差值,濃度范圍應控制在(20%~60%)滿量程。3)待測分析儀器轉換效率η按公式(B.5)計算。………………(B.5)式中:η—待測儀器 NO2-NO 轉換效率,%;?NOx? rem ? ? —啟動臭氧發生器后通入 NO 標準氣體 NOX 測量平均值,nmol/mol;?NO? rem ? ? —啟動臭氧發生器后通入NO標準氣體NO測量平均值,nmol/mol;?NOx? orig ? ? —未啟動臭氧發生器時通入NO標準氣體NOX測量平均值,nmol/mol;?NO? orig ? ? —未啟動臭氧發生器時通入NO標準氣體NO測量平均值,nmol/mol。?? ? ? ? ? ?? ? ? ? ?? ? ? ? ?100%?? ? ??orig remX rem rem X orig origNO NONO NO NO NO?14附錄 C(規范性附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儀器性能審核方法C.1 精密度審核C.1.1 審核方法精密度審核采用連續多次向分析儀通入同一濃度的標氣,標氣濃度為滿量程的20%(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接近環境中污染物實際濃度水平的濃度點,對于開放光程儀器采用相應的等效濃度),每次等待儀器讀數穩定后記錄儀器示值,根據儀器示值的相對標準偏差,來確定儀器的精密度。C.1.2 審核流程a) 精密度審核時應先向監測儀器通入零氣,待儀器示值達到零點附近時(對于SO2、NO2、O3監測儀器示值低于 10 nmol/mol,對于 CO 監測儀器示值低于 1 μmol/mol),向監測儀器通入要求濃度的標氣,待儀器讀數穩定后,記錄儀器示值(Yi),記錄標氣值為(Xi),重復上述操作6 次以上。b)該儀器示值的相對標準偏差按照公式 C.1、C.2 計算。? ?121 ??? ?? nY YSDnii(C.1)式中:SD ——標準偏差;i Y ——標準氣體第 i 次測量值;Y ——標準氣體測量平均值;n ——測量次數。 ? ? 100%YSDRSD (C.2)式中:RSD —相對標準偏差;SD —標準偏差;Y —標準氣體測量平均值。c) 用相對標準偏差作為該儀器報出的精密度。C.2 準確度審核C.2.1 審核方法準確度審核采用向每臺分析儀通入一系列濃度的標氣,每次等待儀器讀數穩定后記錄儀器示值,計算儀器示值與標氣濃度的平均相對誤差,來確定儀器的準確度。標氣濃度要求見表C.1(對于開放光程儀器采用相應的等效濃度)。準確度審核也可以按附錄 B 中規定的最小二乘法步驟做出多點校準曲線,用斜率,截距和相關系數對儀器準確度進行評價。15C.2.2 審核流程a) 每次準確度審核時,依次向監測儀器通入要求濃度的標氣,記錄儀器響應值(Yi),記錄標氣值(Xi)。b)儀器的平均相對誤差按公式 C.3、C.4 計算。(C.3)式中:di—每個審核點的相對誤差;Yi—儀器響應值,nmol/mol 或μmol/mol;Xi—標氣值,nmol/mol 或μmol/mol。i D=?d /k (C.4)式中: k —審核點數;di—每個審核點的相對誤差;D—平均相對誤差。c) 用平均相對誤差作為該儀器報出的準確度。表 C.1 準確度審核要求提供標氣濃度審核點 標氣體積分數(儀器滿量程%)1 102 203 404 605 80注:對于開放光程儀器采用相應的等效濃度。16附錄 D(資料性附錄)運行和質控記錄表格表 D.1 空氣監測子站巡檢記錄表城市: 站點名稱:時間: 年 月 日序號 巡查內容正常"√" 異常"√" 站房外部及周邊1. 點位周圍環境變化情況2. 點位周圍安全隱患3. 點位周圍道路、供電線路、通訊線路、給排水設施完好或損壞狀況4. 站房外圍的防護欄、隔離帶有無損壞情況5. 視頻監控系統是否正常6. 周圍樹木是否需要修剪7. 站房防雷接地是否完好8. 站房屋頂是否完好,有無漏雨站房內部1. 站房內部的供電、通訊是否暢通2. 站房內部給排水、供暖設施、空調工作狀況3. 各種消防、安全設施是否完好齊全4. 站房內有無氣泵產生的異常聲音5. 站房內有無異常氣味6. 站房溫度、濕度是否符合要求7. 氣體采樣總管采樣風扇工作是否正常8. 氣體采樣總管及支管是否由于室外溫差產生冷凝水9. 站房排風扇是否正常運行10. 穩壓電源參數是否正常11. 各電源插頭、線板工作是否正常12. 顆粒物采樣頭是否清潔,雨水瓶是否有積水13. 儀器氣泵工作是否正常14. 干燥劑是否需更換(藍色部分剩 1/3~1/4 時應及時更換)15. 鋼瓶氣減壓閥壓力指示是否正常16. 顆粒物分析儀紙帶位置是否正常(如長度不足時應提前更換)17. 振蕩天平法儀器氣水分離器是否有積水,必要時進行清理異常情況及處理說明: 巡檢人: 復核人:17表 D.2 ( )儀器運行狀況檢查/校準記錄表填表人: 復核人:儀器名稱及編號 校準日期標氣來源及編號 標氣濃度使用滿量程校準點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標準濃度顯示值標定值響應濃度響應濃度零點滿量程的 80%零點漂移跨度漂移(%)關鍵參數列表 檢查值 正常范圍 處理記錄備注:18表 D.3 ( )儀器多點校準記錄表儀器名稱及編號 校準日期標氣來源及編號 標氣濃度通入儀器標氣濃度儀器響應值校準曲線(Y=aX+b) a= b= r=校準結果 □ 合格 □ 不合格填表人: 復核人:19表 D.4 ( )儀器精密度審核記錄表儀器名稱及編號審核日期標氣來源及編號標氣濃度通入儀器標氣濃度儀器響應值相對標準偏差審核結果 □ 合格 □ 不合格備注填表人: 復核人:20表 D.5 ( )儀器準確度審核記錄儀器名稱及編號審核日期標氣來源及編號標氣濃度通入儀器標氣濃度儀器響應值儀器平均相對誤差多點校準曲線(Y=aX+b) a= b= r= 審核結果 □ 合格 □ 不合格備注填表人: 復核人:21表 D.6 氮氧化物分析儀轉換效率測試記錄表儀器名稱及編號 測試時間標氣來源及編號 標氣濃度NO2:NO:使用 NO2標氣進行轉換效率測試氮氧化物分析儀讀數第一次 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NO2讀數轉換效率使用 NO 標氣進行轉換效率測試校準儀中 O3 開/關氮氧化物分析儀讀數第一次 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關[NO]orig[NOx]orig開[NO]rem[NOx]rem 轉換效率結果評價: □ 合格 □ 不合格備注: 填表人: 復核人:22表 D.7 臭氧校準設備量值傳遞記錄表臭氧校準設備(工作標準)型號及編號量值傳遞日期臭氧傳遞標準型號及編號: 傳遞標準溯源日期傳遞用臭氧監測儀型號及編號校準點傳遞標準輸出濃度(nmol/mol)傳遞用監測儀示值(nmol/mol)工作標準輸出濃度(nmol/mol)傳遞用監測儀示值(nmol/mol)傳遞用監測儀示值對應的標準值(nmol/mol)零點滿量程的 10%滿量程的 20%滿量程的 40%滿量程的 60%滿量程的 80%校準曲線 (Y=aX+b) a= b= r=備注: 填表人: 復核人: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