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次前 言 ................................................................................................................................................................. ii1 適用范圍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 ....................................................................................................................................................14 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25 監測方案制定.................................................................................................................................................26 信息記錄和報告.............................................................................................................................................47 其他 ................................................................................................................................................................5HJ 1255—2022ii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指導和規范陶瓷工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陶瓷工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要求。本標準為首次發布。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本標準生態環境部 2022 年 4 月 27 日批準。本標準自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解釋。HJ 1255—20221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陶瓷工業1 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陶瓷工業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陶瓷工業排污單位在生產運行階段對其排放的水、氣污染物,噪聲以及對周邊環境質量影響開展自行監測。2 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T 4754-2017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 25464 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HJ/T 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954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陶瓷磚瓦工業HJ 819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HJ 964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 1200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工業固體廢物(試行)《國家危險廢物名錄》3 術語和定義GB 25464 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陶瓷工業 ceramics industry用粘土類及其他礦物原料經過粉碎加工、成型、煅燒等過程而制成各種陶瓷制品的工業,主要包括建筑陶瓷、衛生陶瓷、日用瓷及陳設藝術瓷和特種陶瓷等。其行業分類為 GB /T 4754-2017 中陶瓷制品制造工業(C 307)。3.2陶瓷工業排污單位 ceramics industry pollutant emission unit從事陶瓷工業生產的排污單位。3.3直接排放 direct discharge排污單位直接向環境水體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HJ 1255—202223.4間接排放 indirect discharge排污單位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3.5雨水排放口 rainwater outlet直接或通過溝、渠或者管道等設施向廠界外專門排放天然降水的排放口。4 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排污單位應查清本單位的污染源、污染物指標及潛在的環境影響,制定監測方案,設置和維護監測設施,按照監測方案開展自行監測,做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記錄和保存監測信息,依法向社會公開監測結果。5 監測方案制定5.1 廢水排放監測排污單位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 1 執行。表 1 廢水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監測點位 監測指標監測頻次重點排污單位 非重點排污單位直接排放 間接排放 直接排放 間接排放廢水總排放口流量、pH 值、化學需氧量、氨氮 自動監測 季度懸浮物、石油類、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 半年 —總氮、硫化物、氟化物、總銅、總鋅、總鋇 季度 半年車間或生產設施排放口 a流量、總鎘、總鉻、總鉛、總鎳、總鈷、總鈹、可吸附有機鹵化物(AOX)月 季度雨水排放口 化學需氧量 月 ba 根據排污許可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確定監測指標。b 雨水排放口有流動水排放時按月監測。若監測一年無異常情況,可放寬至每季度開展一次監測。5.2 廢氣排放監測5.2.1 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5.2.1.1 對于多個污染源或生產設備共用一個排氣筒的,監測點位可布設在共用排氣筒上。當執行不同排放控制要求的廢氣合并排氣筒排放時,應在廢氣混合前進行監測;若監測點位只能布設在混合后的排氣筒上,監測指標應涵蓋所對應污染源或生產設備的監測指標,最低監測頻次按照最嚴格的規定執行。5.2.1.2 排污單位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 2 執行。HJ 1255—20223表 2 有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監測點位 監測指標 監測頻次重點排污單位 非重點排污單位噴霧干燥塔排氣筒、燒成窯系統排氣筒 a 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自動監測 b半年 煙氣黑度 半年燒成窯系統排氣筒以煤為基礎燃料鉛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鎳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氯化物(以 HCl 計)季度 半年其他燃料鉛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鎳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氯化物(以 HCl 計)半年 年成型干燥系統排氣筒隧道式、輥道式干燥系統 顆粒物、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c 年 年其他通風生產設施 顆粒物 年 年磨、壓、研磨、通風等原料制備系統,施釉系統,拋光、磨邊、切割等產品修整系統,包裝機等檢驗包裝系統排氣筒顆粒物 年 年注:應按照相應分析方法、技術規范同步監測煙氣參數。a 純電力能源燒成窯系統排氣筒,采用手工監測,監測頻次為年。b 按 HJ 954 要求,確定為主要排放口的窯系統排氣筒,開展自動監測,其他窯系統排氣筒采用手工監測,監測頻次為半年。c 僅適用于利用余熱,不外加燃料且非接觸進行干燥的排污單位。5.2.2 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排污單位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 HJ 819 中的原則,其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按照表 3 執行。表 3 無組織廢氣排放監測點位、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監測點位 監測指標 監測頻次廠界 顆粒物 年注:應同步監測氣象參數。5.3 廠界環境噪聲監測5.3.1 廠界環境噪聲監測點位設置應遵循 HJ 819 中的原則,主要考慮球磨機、攪拌機、空壓機、鼓風機、拋光設備、磨邊設備等噪聲源在廠區內的分布情況和周邊噪聲敏感建筑物的位置。5.3.2 廠界環境噪聲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晝、夜間噪聲監測,監測指標為等效連續 A 聲級。夜間有頻發、偶發噪聲影響時,同時測量頻發、偶發最大聲級。夜間不生產的可不開展夜間噪聲監測。周邊有噪聲敏感建筑物的,應提高監測頻次。5.4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5.4.1 法律法規等有明確要求的,按要求開展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5.4.2 排放鎘、鉛等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且周邊存在耕地的,應當參照表 4 對周邊耕地土壤及大氣鎘沉降開展監測,監測點位可按照 HJ 964、HJ/T 166 相關規定設置。HJ 1255—20224表 4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指標及最低監測頻次目標環境 監測指標 監測頻次耕地土壤 鉛、鎘 三年大氣鎘沉降 a 年a 鼓勵有條件的排污單位開展,樣品采集時間為一年。5.5 其他要求5.5.1 除表 1~表 3 中的污染物指標外,5.5.1.1 和 5.5.1.2 中的污染物指標也應納入監測指標范圍,并參照表 1~表 3 和 HJ 819 確定監測頻次。5.5.1.1 排污許可證、所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僅限 2015年 1 月 1 日(含)后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批復的排污單位〕、相關生態環境管理規定明確要求監測的污染物指標。5.5.1.2 排污單位根據生產過程的原輔用料、生產工藝、中間及最終產品類型、監測結果確定實際排放的,在有毒有害污染物名錄或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中的污染物指標,或其他有毒污染物指標。5.5.2 各指標的監測頻次在滿足本標準的基礎上,可根據 HJ 819 中的確定原則提高監測頻次。5.5.3 重點排污單位依法依規應當安裝使用自動監測設備,非重點排污單位不作強制性要求,相應點位、指標的監測頻次參照本標準確定。5.5.4 采樣方法、監測分析方法、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等按照 HJ 819 執行。5.5.5 監測方案的描述、變更按照 HJ 819 執行。6 信息記錄和報告6.1 信息記錄6.1.1 監測信息記錄手工監測記錄和自動監測運維記錄按照 HJ 819 執行。排污單位對自動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發現數據傳輸異常應當及時報告,并參照國家標準規范或自動監測數據異常標記規則執行。6.1.2 生產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信息記錄6.1.2.1 一般規定排污單位應詳細記錄生產及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日常生產中也應參照 6.1.2.2~6.1.2.5 記錄相關信息,并整理成臺賬保存備查。6.1.2.2 生產運行狀況記錄按生產批次或生產周期記錄原輔料用量及產量:主要原輔料使用量(粘土等);燃料使用量(固體燃料、燃料油、煤氣、天然氣等);陶瓷制品生產量(平方米、件數、噸)等。分生產線記錄正常工況各生產單元主要生產設施的累計生產時間、生產負荷。6.1.2.3 廢水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按班次記錄廢水處理量、排放量、回水用量、污泥產生量、廢水處理使用的藥劑名稱及用量等,記HJ 1255—20225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故障及維護情況等。6.1.2.4 廢氣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按更換批次記錄廢氣處理使用的吸附劑、脫硫劑、脫硫產物和過濾材料等耗材的名稱及用量;按班次記錄廢氣處理設施運行參數、故障及維護情況等。6.1.2.5 噪聲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記錄記錄噪聲污染治理設施日常巡檢、故障及維護或更換情況等。6.1.3 工業固體廢物記錄按照 HJ 1200 記錄工業固體廢物的相關信息,固體廢物產生情況參見表 5。可能產生的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表 5 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情況生產工序 廢物種類原料選擇和預處理、粉碎、成型、拋光、切割等工序原輔用料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剩余廢物、廢包裝材料等;廢氣處理收集的廢塵/渣、廢濾袋等揀選 陶瓷殘次品煤氣發生爐 煤焦油、煤焦油渣、煤氣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處理污泥等生產車間及實驗室 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及化學試劑的包裝物、容器等6.2 信息報告、應急報告及信息公開按照 HJ 819 執行。7 其他排污單位應如實記錄手工監測期間的工況(包括生產負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等),確保監測數據具有代表性。自動監測期間的工況標記,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和相關行業工況標記規則執行。本標準未規定的內容,按 HJ 819 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