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在线视频,国产成人综合网,美女网站视频在线,国产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深圳大亞灣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大鵬半島實現全域美麗海灣

2025-02-04 11:10:26 admin
深圳大亞灣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大鵬半島實現全域美麗海灣
信息來源: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 發布日期:2025-01-24 15:38 字號:【大   中   小】
  2025年1月12日,新年伊始,喜訊如期而至。深圳大亞灣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并獲生態環境部宣傳推廣,大鵬新區實現全域美麗海灣建設目標。
 
  深圳大亞灣位于深圳大鵬半島東面,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優越,海域面積140平方公里,岸線長度85.09公里,自然岸線保有率64.86%,沙灘有19處,是深圳市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域。
 
  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近年來,大鵬新區始終堅持以建設美麗海灣為主線,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在成功創建大鵬灣美麗海灣案例基礎上,探索形成了一線發達城市和人口聚集區建設美麗海灣的示范樣板,持續提供優美海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23年12月,深圳市政府出臺《關于支持大鵬新區高水平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若干措施(2024-2028年)》,明確支持大鵬新區圍繞大鵬灣和大亞灣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海灣,市、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定期研究部署,從法律法規層面做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保障;以《大鵬新區高品質“美麗海灣”規劃》等專項規劃明確美麗海灣建設實施路徑;細化工作計劃推動美麗海灣建設任務落實。同時,強化考核督辦。將“美麗海灣”指標要求與污染防治任務有效融合,將“污染聯動評估、陸源污染控制、海洋污染控制、生態保護修復、親海空間建設、海洋碳匯研究、監管能力建設”等七大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督辦,推動大鵬半島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據了解,近年來,大鵬新區在陸域建立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地巡查機制,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實施面源污染精準管控,深化雨污分流和水質凈化廠提標改造,推進生活污水治理“雙轉變雙提升”;在流域實施入河(海)排放口清單管理,實現排口“查、測、溯、治、管”分類管控;建立河長制,開展河流水質一周一測,做好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全面強化流域污染防治,實現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100%達標;在海域全面完成163公頃海上漁排清退,徹底解決海上歷史遺留污染問題;建立“無人機巡查+沙灘視頻監控”的海洋垃圾管理機制,實現海灘垃圾、海漂垃圾“動態清零”;納管休閑船舶400余艘,強化海域污染防治全方位管理。
 
  重視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大鵬新區建成壩光銀葉樹濕地園、東涌紅樹林濕地園、新大禾塘濕地園等具備親海、休閑、科普屬性的紅樹林公園群,修復紅樹林濕地面積13.42公頃,紅樹林分布和覆蓋度持續優化。與此同時,實施海岸帶生態修復。投資超13億元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建成官湖、月亮灣、楊梅坑等18公里生態化海堤,實施西涌片區海濱帶狀環境品質提升等項目,打造總面積16.6公頃的濱海休閑帶,自然岸線保有率約65.7%。
 
  此外,大鵬新區重視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特別是打造全國首個以珊瑚保育為主題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投放688個人工魚礁礁體,推動種植10萬株珊瑚,實現海底珊瑚育林;增殖放流魚蝦貝苗等經濟物種超8000萬尾,海洋生物資源持續增加;投資超5000萬建成2座生態廊道,為豹貓等多種野生動物打通遷徙通道。數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新區累計調查發現野生動植物1890種,國家級保護動植物104種,深圳新記錄物種9種,新物種2種。
 
  近年來,大鵬新區持續強化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佳績頻傳。尤其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波浪能海洋生態監測浮標研發測試平臺“合作者號”浮標在大鵬灣海域正式投入使用,為開展海洋環境與生態監測、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質生產力;創新無人機24小時遠程調度自動巡查模式,通過布設5套自動機場、預設10條近岸海域智能化巡查航線,打造半徑8公里近岸海域基本覆蓋、125公里海岸線全部監管、常態化巡查快捷高效、突發事件跟蹤處置的陸海統籌環境監管格局,創新經驗獲得央視《新聞周刊》報道點贊。值得一提的是,大鵬新區建設全國首個區縣級全要素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布設近300套在線監測設備,匯聚20000條生物多樣性數據,連通規自、水務等部門管理信息,形成11大類369小類的生態環境“數據大腦”,實現全要素“一張網”動態感知,全流程“一張圖”智慧應用。
 
  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并行。大鵬新區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海水水質常年保持一類標準為核心,持續完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探索海灣低碳發展路徑。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探索區域特色的減污降碳協同路徑,制定國內首個區縣級減污降碳協同指數和首個海洋碳匯核算指南地方標準,落地我國首個基于LNG冷源的冷水養殖示范項目,打造大鵬LNG、大亞灣核電基地近零碳排放區試點,預計年降碳可達5萬噸。同時,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引導產業生態化綠色發展,比如,龍岐灣片區EOD項目入選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庫,是深圳市首個投資超20億元的“固廢治理+文旅產業發展”類型的EOD模式項目,通過片區生態環境治理與濱海文旅產業開發一體化實施、融合發展,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雙贏”。此外,大鵬新區重視推動海洋科研成果產業化。建成大亞灣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綜合實驗基地等重點涉海研發平臺,打造南方海洋科學城壩光核心區,建設深圳海洋大學、國家深海科考中心等“藍色重器”,實現海洋生態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發展。
 
  大鵬新區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共建共享平臺。設立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發起紅樹林保護募捐,累計遴選30余個海洋生態環保項目予以超200萬元資金扶持。聯合高校共建深圳首家高等海洋教育科研機構和國內首個珊瑚保育中心,指導開展深圳市首例珊瑚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創建山海林河自然教育體系。依托銀葉樹群落、生態環境監測、海洋地質地貌、核電站等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海洋科普基地和自然教育學校,編寫全國首部銀葉樹科普書籍,培訓超百名志愿講解老師,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全省唯一上榜2023年自然資源部科普基地,壩光自然學校入選第五批“國家自然學校能力建設項目”。
 
  新區聚焦河流治理、垃圾分類、海洋生態等重點領域,打造“守護美麗海岸線”志愿行動、“生態使者”環保流動課堂、“亮凈一號”“藍色護海”等一批海洋生態文明志愿服務項目,“紅樹寶寶青少年認養計劃”獲評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環境教育促進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典型案例,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300萬人次。
 
  一系列的有效舉措,促使深圳大鵬灣和大亞灣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顯著,近岸海域水質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國家一類標準,紅樹林和濱海濕地面積持續增長,自然岸線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不斷提升。
 
  隨著新區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美麗海灣的外延不斷擴展,從生態美景帶動文旅發展,以“生態+產業”提升片區經濟活力,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贏”。借力深圳“一脊一帶十八廊”和“山海連城”計劃,大鵬新區發布碧道建設分區規劃,形成“一帶引領、山海聯動、四灣七片、成網成環”總體結構,建成葵涌河、西涌河、王母河等108公里碧道,打造濱海風情特色廊道,展現濱海度假、民宿體驗、藝術創作、漁民文化等游憩風貌。塑造體育賽事品牌,主辦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帆船賽事—中國杯帆船賽,舉辦亞洲470級帆船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國際品牌賽事活動,建設集海洋生態、文化、體育為一體的綜合平臺,持續提升灣區國際影響力。打造濱海旅游勝地,建成全國首個、亞洲第二個國際暗夜社區,建設全球最大的樂高樂園度假區,建設全國一線城市首個國際慢城,較場尾民宿群入選“2021年度胡潤最具潛力景區民宿片區百強榜”。
 
  生態可持續發展與文化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齊頭并進,近四年新區生態產品總值(GEP)實現年均3%增長,2024年接待游客1900萬人次、增長17.9%,實現旅游收入118億元、增長21.7%,創歷史新高。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