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大家對于公眾健康衛生的話題都會格外重視,但其實,對于飲水問題,大可不必如此焦“氯”。因為無論是對于水源水還是自來水,我們國家都有著嚴格的衛生標準保障。
眾所周知,不論取自何處的原水,都有被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卵等多種微生物污染的可能,采用含氯試劑消毒(包括液氯、氯氣、次氯酸鈉、氯胺等)目的就是殺死各種病原微生物,也是國際上公認和普遍采取的消毒工藝。
氯是如何消毒殺菌的?
氯的氧化能力很強,與水反應時,生成次氯酸(HCIO)和鹽酸(HCI),滅菌作用主要依靠次氯酸。因其是體積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擴散到帶有負電荷的細菌表面,具有較強的滲透力進入細菌內部,破壞其酶系統,導致細菌死亡,而對病毒的作用,主要是破壞核酸,致病毒死亡。
Tips:84消毒液廣泛用于日常衛生消毒,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84消毒液中與次氯酸鈉反應,生成次氯酸而發揮消毒作用。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殺滅,正是以上原理。
氯消毒有副作用嗎?
化學方法消毒是一把雙刃劍,在消滅水中病毒細菌的同時,不可避免產生一些消毒副產物(DBPs)。毒理學研究顯示某些DBPs具有遺傳毒性、致突變性、細胞毒性、生殖發育毒性和致癌性,從目前DBPs對健康影響的認識水平來講,人們最關注的有三鹵甲烷、鹵乙酸、溴酸鹽、氯酸鹽和亞氯酸鹽。
為控制水中的消毒副產物,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對主要的消毒副產物提出了衛生安全性的限值要求,對于水廠生產的自來水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而且生態環境部于2019年10月最新發布的HJ1050-2019規定了測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氯酸鹽、亞氯酸鹽、溴酸鹽、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離子色譜法,從源頭為水質安全監測提供技術支撐!